马元帅即道教常称的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光、华光天王、马天君等,为道教护法四帅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只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只眼”。
《道法会元》卷三十六还专门载有《清微马、赵、温、关四帅大法》,列出了四帅的名字,其中马即马灵雄。
据道书记载,华光大帝先投胎于马氏金母。《三教搜神大全》介绍说,马灵耀曾经三次“显圣”,首先投胎于马耳山马姓家,杀东海龙王,放江南八十一州火珠精,盗紫徽大帝镇妖枪,被困九曲珠内;其次投胎于斗牛宫天王夫人腹中,拜妙乐天尊为师,盗龙王聚宝珠,砸碎镇鬼棱婆镜,放走二鬼,收服顺风耳师旷、千里眼离娄、火漂将;第三次投胎于南京徽州婺源县萧家庄萧水富之妻萧太婆腹中,降五百火鸦,为救母亲大闹地狱,后来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将才,封他为真武大帝部将,护法天界。《五显灵官大帝华光丢王传》中描述马灵官善于耍火。身上藏有金砖火丹,随时用火降妖伏魔,所以后来民间又把他视为“火神”,常在八、九月间举行“华光醮”,祈求免除火灾,长年康顺。
专门奉祀华光大帝的庙多称为华光庙,但也有把马王爷的神像塑在城隍庙中加以供奉的。《三宝大监西洋记》中描绘马元帅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称元帅二华光,眉生三眼照天堂,头戴硋硋攒顶帽,五金砖在神儿藏。相传华光大帝的神诞日在农历的九月廿八。
相传大约在明朝前期,华光大帝马灵官又化为王灵官。关于王灵官的行略,《新搜神记》、《通惜篇》都有记载,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年在位)时人,原为术士,后曾从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死后玉皇大帝封为“先天主将”,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明永乐(1403—1424年)中封为“隆恩真君”,并敕建天将庙。宣德(1426—1435年)中改为“火德观”。道观中多塑王灵官像,形象奇特,赤眼、三目、披甲执鞭作为镇守山门之神。
赵元帅即赵公明,又称“黑虎玄坛赵元帅”、“赵玄坛”。道教护法四帅之一。初为恶神,明以后被道教奉为财神。其信仰普及民间。据《三教源流授神大全》记载,赵公明为终南山人,秦时避乱于山中,精修至道,功成之日,钦奉玉帝之旨为神霄副帅。又称赵元帅本乃皓廷霄度天慧觉梵气所化生,其位在乾,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黑面虬髯,跨黑虎,动则有雷霆相伴,以彰其声威。主掌太华山西台府。上奉天门之令,役使三界,巡察五方,提点九州,为直殿大将军。北极恃御史。昔天师张道陵于鹤鸣山修炼仙丹,曾奏请玉帝遣威猛神吏为其守护丹炉。赵公明遂奉旨降临,得授正一玄坛元帅,司守炉之职。天师飞升后,其又镇守龙虎名山,三元之日,曾开坛传度修道之人。掌管趋菩谢功谢过之人及冥顽不化之徒,司赏罚之责,称为“龙虎玄坛”。部下有八部猛将,以应八卦。有六毒大使,以应天煞、地煞、年煞、月煞、日煞、时煞。有五方雷神、五方神兵,以应五行。有二十八将,以应二十八宿。有天合、地台二将,以象征天门地户之阖辟。有水火二营将,以象征春生秋煞之往来变化。其神通广大,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祛疟,保病禳灾。聚讼冤狱,能公平裁断;买卖求财,能使之宜利和合。祈之无不灵验。上天多有加封,号为“高上神雷玉府大都督”、“五方之巡察使”、“九州社令都大提点”、“直殿大将军”。主领雷霆副帅、北极恃御史、三界大都督、应元昭烈候、掌定命设帐使,为二十八宿总管、上情正一玄坛飞虎金轮执法赵元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