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潞王陵(2 / 2)

众人简单寒暄之后,开始参观这座藩王陵墓。

他们首先看到的是“潞藩佳城”的石牌坊,牌坊周身精雕云龙图案,岁月虽在其身上留下斑驳痕迹,却无损它曾经的华贵。

苏醒抬头望着坊上的大字,见笔力十分雄浑,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墓主人昔日的显赫。

牌坊两侧,华表高耸,云龙雕纹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要破壁而出,翱翔天际。

她举着相机,拍摄着素材。

景区的讲解员十分敬业的给众人讲解着这座陵墓,“潞王陵为明神宗皇帝朱翊钧唯一同母弟朱翊镠的陵墓,朱翊镠生于隆庆二年,卒于万历四十二年,享年四十六岁。潞简王墓是我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明代藩王陵墓,建成于万历四十三年,其营造遗志可与京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相媲美,有中原定陵之称,是名副其实的石头城。这座陵墓头枕凤凰山,脚蹬老龙潭,左手托着金灯寺,右手托起智儿山,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但遗憾的是,这座陵墓在三十年代,被新辉一带的土匪盗掘一空……”

一行人沿着神道前行,这条神道总长189.5米,两侧肃立的十六对石像生,它们由整块青石雕刻而成,历经风雨侵蚀,轮廓依旧清晰,神态各异。

有威风凛凛的獬豸、温顺的石绵羊、矫健的石虎……等十四种瑞兽。

讲解员继续说:“按照明朝典制,帝王陵前神道仅设六种石兽,而潞王朱翊镠并非帝王,却逾越祖制,设置了十四种石兽,其骄奢可见一斑,这些石兽性别分明,左公右母,它们静静伫立于此,宛如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陵园,见证了数百年的兴衰荣辱……”

穿过神道,一座汉白玉三孔御河桥横跨眼前。桥身洁白如玉,栏杆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桥下河水潺潺流淌。

走过御河桥,便来到了潞王陵的正门。

城门内,“维岳降灵”石牌坊彰显着墓主人的尊贵。

讲解员说:“院落两侧的碑廊里,镶嵌着第二代潞王朱常淓草书唐诗刻石复制品336方……”

众人进入二进院落,祾恩殿虽只剩遗址,但仍能从那高大的柱础中,想象出当年的宏伟壮观。

殿旁东西配殿各一座,矗立着万历皇帝及当朝太子所立的祭碑,为这座陵园增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感。

棂星门后,便是第三进院落,石五供和明楼庄重肃穆,

“宝城之下是神秘的地宫,圆立式的潞王‘宝城’,通高9.35米,周长70米,地宫总面积约185平方米,由前、中、后、左、右五个殿堂构成,全部为石结构的拱券式建筑,棺椁就安置在后殿,地宫的门钉纵横均为九颗,共九九八十一颗,尽显皇家至尊……”

走进地宫,一股凉意扑面而来,墙壁上的雕刻线条流畅、细腻精美,展现了明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讲解员忽然停顿了两秒,其他人也没说话,周围静谧无声。

苏醒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

“潞王陵分东、西墓区,西墓区是次妃赵氏之墓,其总体建筑和布局与潞王墓相似,却又独具特色。次妃墓的宝城高达10米 ,240平方米的地宫面积大于潞王墓,四周由青石和白石相间砌成精美图案,石材质量更高,工艺也更精良,宝城两侧,还有两座丫鬟墓,同样拥有宝城和地宫,这在其他陵墓中实属罕见,可见,潞王对这位次妃用情至深……”

潞王陵里每一块石头、每一处雕刻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这座“中原定陵”不仅是明代藩王陵墓的杰出代表,更是一部生动的史书,承载着明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艺术。

在这里,历史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变得鲜活可感。

离开时,苏醒频频回望,心中满是对古人智慧和技艺的赞叹,也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

……

中午,王科长已经让人定好了饭店,也是一家当地有名的特色餐馆儿。

苏醒觉得每道菜都挺好吃的,就是她又吃了个半饱……

今天是周一,博物馆之类的地方都闭馆。

不过王科长提前平原博物院这边打了招呼,下午他们就要带苏醒去参观这里。

虽然在博物馆闭馆休息让人家加班不太好,但苏醒也怕又遇到粉丝,耽误行程,所以没说什么,接受了王科长的安排。

---

ps:颈椎疼,去按了按,回来晚了,下一更要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