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二月二十日,蒙古,曲雕阿兰。
辽阔的草原被皑皑白雪覆盖,铁木真站在营帐前,手背在身后,眼神冷冽地望向南方。马背上的帝国,在灭西辽、覆花剌子模之后,终于积攒起与大金一决高下的力量。
耶律楚材策马而来,翻身下马,拱手:“大汗,如今我们国力已足与大金争锋,西辽和花剌子模的铁匠能工巧匠,或许能打造出超越中原和西域的新式武器。”
铁木真沉声问:“什么样的武器?”
耶律楚材低声笑道:“改进的弩机、双轮战车、火油投石器,甚至——连手持火药的小型火筒,都已有雏形。”
铁木真双眼闪出兴奋的光:“很好!去吩咐木华黎、速不台,给我组织铁匠、军工,日夜赶造新兵器!大军南下,不只是骑兵的战歌,也要是铁与火的风暴。”
“诺。”
同一时刻,大宋临安。
冬日的晨曦透过薄雾洒落宫城,殿前旗帜随风猎猎作响。
太子赵竑立于临安府衙外,神色凝重。他生于深宫,鲜少染指军政,如今国难当头,他却第一次有了肩挑重任的觉悟。
“许士林。”赵竑低声道。
许士林拱手:“太子殿下。”
赵竑缓缓道:“大战将起,文官、武将皆要同心协力。到时你们这些文官,务必配合兵部、工部、户部,全力支援前线。”
许士林点头:“殿下放心,许士林虽非武人,但读书人也有守土之责。”
正说着,几道身影快步走入府衙。
郭靖、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到了。
“士林,我们来了。”郭靖一脸沉稳,拱手一礼。
许士林惊喜:“郭兄,你来了!”
郭靖握住许士林手臂,笑道:“士林,我们要并肩作战了。如今,大理、蒙古、埃及已经和大宋结盟,天下有志之士齐心协力,此战未必不能胜。”
许士林眼中泛起激动的光:“太好了……太好了!这一次,岳将军……或许真的能瞑目了。”
楚留香轻摇折扇,半是感叹半是调侃:“人家岳将军,怕是得看到咱们收复燕云、光复北疆,才肯闭眼。”
陆小凤拍了拍许士林的肩膀:“士林兄弟,到时候可得麻烦你文官配合,不然我们这些在前线拼命的,也要饿肚子。”
李寻欢微笑:“没错,这场仗,不是某一类人的仗,而是整个大宋的仗。”
许士林重重点头:“我明白。”
正当众人话音落下,忽听一阵异样的脚步声。
“看来,我没来晚。”低沉的嗓音带着一丝异域腔调。
众人转头望去,只见一袭深色斗篷、背负双刃的男子走入府衙。鹰隼般的目光,敏捷沉稳的步伐——正是刺客兄弟会首领,阿泰尔。
“阿泰尔!”郭靖眼睛一亮。
阿泰尔走到众人前方,淡淡一笑:“看来,一场世界大战又要爆发了。金国、西方十字军、安南、花剌子模,这些名字放在一起,不只是东亚的风暴,而是整个东方的格局重塑。”
李寻欢抬起酒壶,微微一笑:“刺客兄弟会,真是消息灵通。”
阿泰尔点头:“阿萨辛的耳目遍布东西方。放心,这一局,刺客兄弟会和埃及,站在你们这边。”
楚留香转折扇,笑道:“那可多谢了。”
午后,临安宫城内。
赵扩接见了郭靖、辛弃疾、李寻欢、楚留香、阿泰尔等人。他缓缓站起身,眼神中不再是昔日的颓唐,而是一种罕见的决绝。
“诸位。”赵扩沉声道,“大宋江山百年,屡经磨难,如今再不能败。”
“从今往后——郭靖,你统领江湖义士;辛弃疾,你统兵三军;许士林,你统筹粮草;阿泰尔,你协助情报刺探。蒙古、大理、埃及之援,我亲自接待。”
赵扩看向北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岳将军……岳将军,你要看见了吧?大宋,不会亡。”
夜幕降临,整个临安城亮起万家灯火。
各地的江湖人、僧侣、道士、将军、文官、工匠、兵丁汇集到城中。酒肆里的酒客谈论的都是大战;铁匠铺的火光彻夜不息;驿站的飞骑来回穿梭,传递着边关、蒙古、埃及、大理的密报。
郭靖站在临安城头,遥望北方的星空。身旁是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还有安静矗立的西门吹雪。
“这会是一场怎样的战役……”郭靖低声自语。
李寻欢淡笑:“不管怎样,我们已经没有退路。”
楚留香轻声道:“江湖人,不惧生死。”
陆小凤叹息:“可我还是第一次觉得,这个江湖,比我想象的大得多。”
西门吹雪睁开眼,剑光微闪:“来一个,杀一个。”
郭靖握紧拳:“不止为了大宋,为了天下百姓,为了千年江山。”
而在更北方的金国上京、草原的蒙古大帐、十字军的营地、安南的王城、花剌子模的集结地——无数兵戈声、铁蹄声、战鼓声,正在冬夜里悄然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