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探索(2 / 2)

当深潜器触碰到菱形晶体的瞬间,海底突然亮如白昼。晶体投射出的全息影像里,陈叔浑身湿透地站在 “奋进号” 驾驶舱,背景是 1989 年的北冰洋冰盖:“如果你们看到这段影像,说明‘忒修斯之船’计划已经启动。我们用三十年时间证明,真正的能源革命需要牺牲 —— 不是人的生命,而是旧时代的思维。” 画面切换,无数废旧电池组成的机械章鱼在深海游弋,将黑烟囱的地热能转化为纯净能源。

突然,深潜器被一股强大的洋流卷向深渊。应急灯亮起的刹那,江寒看见晶体内部封存着一枚胚胎状的装置,上面刻着 “守灯人” 字样。白逸飞迅速将南美带回的电路板插入晶体缝隙,整座祭坛开始解体,露出藏在深处的巨型量子反应堆 —— 它的核心,竟是用历代守灯人的 dNA 培育的生物芯片。

“他们把自己变成了能源网络的活节点。” 老陈的声音从南极连线传来,带着哽咽,“三十年前那次‘事故’,其实是他们主动选择与技术融合,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 当反应堆启动的光芒照亮海沟时,那些金属鲨鱼突然调转方向,纳米机械群脱离宿主,在深潜器周围组成 “谢谢” 的光纹 —— 它们的底层代码,竟源自神秘团队最初的开源协议。

返程途中,江寒望着怀中的菱形晶体,里面的胚胎装置正随着他的心跳微微震动。白逸飞指着舷窗外重新陷入黑暗的海沟:“你说月球背面的陨石坑...... 会不会是他们最早的试验场?” 话音未落,晶体突然投射出新的星图,指向半人马座方向的暗区 —— 那是连 NASA 都未曾标注的坐标。

当深潜器浮出水面时,全球量子网络收到了来自深海的礼物:黑烟囱群开始规律性释放清洁能源,无需任何设备,仅凭海水流动就能发电。林玲的终端显示,太平洋岛国的渔村已经亮起第一盏由地热能转化的电灯,附言是用贝壳摆成的符号:“火种属于每一片海洋”。

深夜的实验室里,江寒将晶体嵌入 “世界之树” 网络。全息地图上,南美金字塔与深海祭坛的光点连成一线,下一个坐标在月球背面的 “齐奥尔科夫斯基陨石坑” 闪烁。白逸飞递来两杯威士忌,酒液中倒映着新亮起的星芒:“下一次,我们是带氧气罐还是量子火焰?”

江寒举杯轻笑,晶体突然投射出陈叔的最后影像。老人站在月球表面,背后是地球的蔚蓝色轮廓,他对着镜头展开手掌,掌心里躺着半块电池 —— 正是二十年前车库里的那一块。影像消散前,一行字缓缓浮现:“当你在群星间寻找火种时,别忘了,人类本身就是会行走的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