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共情(2 / 2)

欧盟的舆论风向一下子变了。极右翼的头头在电视辩论时,突然哽咽了,说自己小时候,亲眼看着父亲砍倒家里最后一棵苹果树,现在手里握着量子苔藓,那种被埋在心底的愧疚一下子就被勾起来了。他这么一坦白,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各国政要都跟着行动起来,纷纷摘下西装上的钻石胸针,戴上用再生量子藤蔓编的襟花。

在瀚海资本的研发中心,技术派留下的 “量子防火墙” 代码,被重新编译成了 “共生网关”。人工智能想用算法优化生态链的时候,系统自动生成了一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优先级列表。原来,在训练数据里,占比最大的不是技术参数,而是亚马逊部落的歌谣,还有维也纳乐手的心跳。

春分的时候,半人马座传来新的引力波信号。江寒破解出里面的图像:有个悬臂上的生态链节点,已经变成死星了,可在它的核心位置,还有一株发光植物,在宇宙尘埃里坚持着,那是一个太依赖技术的文明,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他们这是在提醒我们,” 白逸飞看着星图,小声说,“每个文明都有可能衰败,可只要根须还在,就有重新活过来的希望。”

巴黎圣母院的量子玫瑰窗又亮了起来,这次放的不是星际音乐,而是地球各个文明的 “根须之歌”:非洲的鼓点,和量子蕨类的振动合拍;日本能剧的吟唱,跟量子樱花的开放节奏一致;就连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电子报价声,也被变成了量子苔藓的生长节奏。江寒摸了摸手臂上的苔藓,发现它们已经长成了水母触须的样子,这是半人马座文明,在默默地向地球文明的自愈致敬呢。

在托斯卡纳,新一批菌丝艺术品马上就要出发了。老陈往发酵罐里加了最后一样原料:布鲁塞尔示威者和量子藤蔓和解时流的眼泪。等这些带着咸味的菌丝在星空中展开,半人马座的水母状生物,第一次读懂了地球文明的特殊符号。这符号不是二进制代码,也不是光谱语言,而是咸咸的液体里,藏着的那个叫 “共情” 的共生密码。

当 “共情蘑菇” 的孢子随着季风抵达亚洲,东京涩谷的电子屏正在播放一则特殊的公益广告:画面中,上班族的西装领带逐渐被量子藤蔓缠绕,而他们眉间的焦虑皱纹,在接触孢子光芒后舒展成叶脉状的荧光纹路。江寒在全息会议中看到这一幕时,手腕上的量子苔藓突然发出柔和的蓝光 —— 那是生态链对人类情绪共振的实时反馈。

“情感数据正在重塑城市肌理。” 林玲展示着东京的脑波监测网络,涩谷十字路口的量子地砖能实时捕捉人群的情绪波动,当焦虑指数超过阈值时,地砖会喷发出蒲公英般的共情孢子,将 “压力云团” 转化为漂浮的光之蝶。更奇妙的是,这些光之蝶的飞行轨迹,竟与京都枯山水庭院的石组布局异曲同工,仿佛古今文明在情绪层面达成了某种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