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也有道理。”听于清这么一分析,孙来娣觉得这生意能做。
“赵大哥有厨艺,等他回来了你问问他这花生怎么做比别人的好吃。只要做的好吃,不愁没人买。”于清继续说。
“行,听你的。刚好冬天没事干,能挣点是点。”孙来娣说。
很快又到了拉饲料的日子。
“你知道上次的交易是怎么被发现的吗?”朱远一副我知道内幕,快点问我的模样。
“你去打听了?说说看呢。”于清也想知道,就顺着他的话说。
“有人拿了两条大黄鱼来卖,扎了人眼了,那人自己钱不够买不起,转头就举报了。”朱远小声地说。
“大黄鱼?他疯了拿这么扎眼的东西来卖,还两条。”于清惊呼出声。一条大黄鱼十两重,以前是十六两为一斤,十两就是312克,那一条就要就差不多要上万块钱。
“谁说不是呢。”朱远感慨。
“知道抓了几个人吗?”于清问。
“说来他们都要谢谢你,要不是你提前发出警告,不可能都跑掉。”朱远说。
“一个没抓到?不可能吧。”于清有点不信,那么大的阵仗,结果一个没捞到?
“我打听来的消息是,有几个后来被追上的,舍了钱财,来抓人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了。”
“哦……”于清意味深长道。
“对了,下午交易你多给我带点票来。”她得弄些票给赵建中,让他能多挣点。
“没问题,快到期的可以吧?”朱远问。
“不超过1个月都行。”
回到家,于清看着面前一堆一个月零几天的票头疼,这个朱远还真是不客气,怕不是把自己手上临期的票都给她了。细细数了数,粮票20张,日用品票30张,糖票15张,工业券10张。除了这些票,现金有1500元。
晚上,她算着时间估摸着赵建中应该吃完也洗漱好了,揣上票去了孙来娣家。
“清清?你怎么这会儿来了?”孙来娣有些奇怪,谁让于清平时天一黑就待屋子里不出来呢。
于清反手把门关了起来,一是怕被人看到,二来也是天气渐渐变冷,关着门会暖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