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村剑心仰头望着遮天蔽日的树冠,发梢被风吹得扬起。
“师父,这几棵树好大呀!”
太渊一看,是三株柏树。
的确很大,寻常五六个人可能都无法环抱。
“这是书院里的三棵将军柏树。”
景冬拂了拂靛青长衫,指着其中一棵高约四丈的介绍说。
“这是大将军柏树。”
树身斜卧,树冠浓密宽厚,枝叶繁茂,犹如一柄大伞遮掩晴空。一阵风穿堂而过,枝叶相互摩挲,发出玉珮相击般的清响。
又指着另一棵约六丈高的说。
“这是二将军柏树。”
虽看似树皮斑驳,老态龙钟,内里却生机旺盛,虬枝挺拨。
树干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门庭过道。
景冬接着指着最大的那棵说道:“这是三将军柏树。”
两根弯曲如翼的庞然大枝,左右伸张,雄伟有力,形若雄鹰展翅,金鸡欲飞。
呼——
这时又一阵山风吹起,枝叶摇动,如响环佩,犹闻丝竹之音。
绯村剑心开口相问:“景院长,为什么不是最高大的那棵才叫“大将军树”呢?”
太渊也是来了兴趣,侧耳倾听。
景冬笑笑,道:“这里面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在汉武帝时期,汉武皇帝来游嵩山时,走到嵩山南麓的嵩阳书院,刚一进门,只见一棵高大的柏树,身材奇伟,枝叶茂密,武帝仰望许久,随口封为大将军。”
“穿过二进院,又见一棵柏树比大将军还要高大,因皇帝是“金口玉言”,大将军已经封过,无奈只好封其为“二将军”。
“随从官员觉得武帝的加封不合情理,想向皇帝建议,但不好直讲怕拂了武帝面子,只好从侧面向武帝提示说,这棵树可比前院那棵大得多呀。”
“汉武帝固执己见,说:什么大呀小呀的,先入者为主!随从官员一时无语。汉武帝继续向后走,又见一棵更为高大的柏树,他便一错再错,封之为三将军…”
几人故事是听得津津有味。
突然太渊反应过来:“景院长,贫道记得那时候这里还不是嵩阳书院吧?嵩阳书院的名字是宋时才改的,更早是作为寺庙或者道观吧?”
景冬一点都没有尴尬之色,抚须大笑道:“道长好见识!传说嘛,本就是三分真七分趣。就像这古柏历经千年风雨,谁又能说清哪段枝桠是真,哪片绿荫是假?”
“师兄,你还记不记得在登封城里听到的民谣?”绯村剑心忽然抬眼道。
“民谣?寺庙民谣??”林平之眉间拧起困惑。
绯村剑心低着头回忆了下,“好像是这么唱的:大封小来小封大,先入为主成笑话。是非颠倒上千载,金口玉言谁评价?”
景冬倒是不恼,反而抚掌大笑:“哈哈哈,正是此曲!这市井小调唱了百年,倒比史书有趣得多。“
“道长,前头还有棵“'鹿鸣柏”,传说是范文正公讲学时常倚的古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