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着撕扯开油纸的包裹,也是很顺滑,一点儿都不沾。
他第一次制作出的这盒猪油肥皂,呈现出灰白色,色泽并不太美观,后来用植物油制作出的那些肥皂,也是要么灰白,要么灰黄,甚至有的还呈现出更深的酱色,颜色都不起眼,表面也没什么光泽感。
毕竟他用的是草木灰水,哪怕分别过滤与静置澄澈了一遍,也是不够清澈,免不了会沾染些灰色。
各种植物油,本身也都有发黄色泽。尤其这时代的土法压榨,没经过精炼,油质本身的色泽也都更深,而且其中不免还有些杂质,略显浑浊。对比起来,倒是猪油还比较显得洁白,加热后也较清亮。
所以对比一番,也是猪油制作出的肥皂色泽更美观些,尤其这盒猪油肥皂的上层他还错落地铺置了些整朵梅花,此时被凝固在里面,像被蜡封住一样,也起了几分装饰的美感。
后期制作更高端香皂的话,他肯定会想办法添加一些色素,增加成品的美观度,原料油也会加以过滤澄澈。第一次做,全部是实验性质的,主要是看能不能成功,就不要求太多了。
江河接着取过木尺,在一整块长条状肥皂上测量后,先刻画打上标记,然后精准地对等切分开来。
切分开后,倒是正如书砚那晚推测的一样。不多不少,正好是五块。其他植物油肥皂厚度约是猪油肥皂的两倍,便能够切分出十块。
切完后,江河取了一块放到鼻下去闻,只能闻到一点儿很淡的梅花香闻,而且需要仔细闻才能闻到。
本来梅花的香味就不够浓郁,再加上他又是用的捣碎取汁方法,而不是蒸馏法,能够萃取出的香味浓度自然也就更浅。
又稍用力捏了捏,硬度倒是差不多了,不过略使些劲,还是感觉能捏出印来。显然晾干的程度还不够,尤其是里面内部。
完全的成品,可是需要在阴凉处至少放置一个月。才三天时间,自然是远远不够。
放下手中的肥皂,江河接着伸手到砚台中沾了些墨汁,涂抹到双手上,然后再取了肥皂到水盆架处,里面正好有半铜盆清水,他便连手带肥皂一起浸入水中,打湿之后,立即搓洗。
一搓,果然搓出了些白色泡沫,又让江河暗中松了口气。打了遍肥皂后,他把肥皂放到旁边,再双手互搓,搓了几遍后浸入水中,便见很轻易地把手上沾的墨色洗了下来,清洁力倒是有保证的。
到这一步,江河心中才彻底松了口气,因为这才代表着他试制的肥皂真正成功。
擦干双手后,把那盆黑水倒掉。江河又让书砚把其他植物油做的肥皂取来,一一切割成块。
为做区分,他那晚用植物油做完后,每个盒子上也有贴了对应的标签,写了是用哪种油制作的。
一斤装植物油做出的肥皂成品切割后,也果然能够切出十块,不过大小与猪油肥皂还是略有些区别。
毕竟他不是精确把原料称量后制作的,尤其第一次的猪油,更是没称,就是大概对比着挖了几勺,自然不可能完全对等。
每块切割后的肥皂,大约是三寸左右长,两寸左右宽,一寸左右高,猪油与植物油的略有些差异。
全部切割完成后,江河叫书砚一起帮忙,也都分别尝试了每种肥皂的清洁能力。
全部试完后,江河发现每块也都能成功搓出泡沫,清洁力也都还行,至于哪种最好,却也不是短暂尝试就能试出来了。
接着江河让书砚把所有肥皂全都分别装回各自对应的盒子里,然后再把他们尝试过的每种一块用清水涮洗干净,再次晾晒。
到晚上吃过晚饭后,江河把早已晾干的每块肥皂用纸包上,并在上面分别写下了“一、二、三……”的序号。
按照尝试制作的顺序,一是猪油,二是桐油,三是菜籽油,直到十一为山茶油。
包装好并写上序号后,江河用一个竹篮全部装起来,然后提了这只竹篮去找姐姐江沁。
试制成功后,他当然还要把这些肥皂卖出去,并且也需要扩大生产规模。但售卖与扩大生产规模这方面,他却并不打算独自做,而是要拉江沁一起做,姐弟俩一起发财赚钱。
这既是为了缓和姐弟俩原本的关系,也是种利益捆绑,如此才能让江沁对他高抬贵手,顺利地把他每月最多三百两银子批给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则是江沁对这个时代的生意模式,要比他更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