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江河手快,连忙一把抓住了她手腕。但江沁反应也快,又立即底下一记裙里腿,在他腿上踹了下。
江河无奈一笑,放开了她手,也不在意。她踹的那下,根本不疼。
江沁随后道:“其实不止那首《九龙瀑》,我也把你从黄山回来那晚作的《咏黄山》用你名义交上去了。不过最后将你评为第一,倒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
江河拱手郑重道:“多谢姐姐!”
江沁道:“不用谢,你不也替我出气了吗?我可在诗会上听人说起,你送了汪守信那家伙一个‘大脚兄’的名号。而且他这次因为你的诗,被查到没有请你,还被他二叔罚了禁足一月,在家闭门思过,倒是当真解气。”
江河闻言一笑,倒是没想到那日在云溪堂书坊门口的事,居然还被人给传开了。不过现在汪守信应该也多半反应过来,那日是被他装失忆给耍了。但他也不在意,知道就知道了,这小子又能拿他如何。
“对了!”江沁又从怀里取出好几张对折的纸片,递给江河道:“这是诗会上有人给你送的名帖,说是明日要上门拜会你,今日诗会上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在其中。你明日一早,需得早些回去。”
名帖就相当于是古人的名片,也叫名刺,最早是在官员中兴起,后来便逐渐在读书人中流传开了。
江河随手接过后,顺口问道:“不知今日诗会上的第二名和第三名都是谁?”
江沁道:“第二名是桐城人方以智,第三……”
“等下,姐,你说是谁?”方以智这个名字一入耳,江河立即不由惊讶地打断江沁,确认问道。
“方以智啊,怎么,你听说过?”江沁瞧他的反应,不由问道。
江河迅速在名帖中翻找,很快就找到了方以智的名帖,上面以正楷工整地写着“方以智”三个大字。翻开名帖,里面名字反面那一页上写着其字“密之”,还有籍贯,南直隶安庆府桐城人。
若有功名的,还会写上某某年举人,或某某年进士。有官身的,则会写上具体的官职名称。
另外一页上,则写了方以智拜上,明日巳初,过府拜会云云。
方以智现下已是中了秀才功名,不过他却嫌秀才功名太低,还不够格做官,所以干脆没写。
安庆府在后世也属于是安徽地界,而且与徽州大有关联。因为后世安徽省的划分与得名,就是分别取了安庆府的“安”字与徽州府的“徽”字,组合而成安徽,所以时下的安庆府也是一座大城。
这两地之间,其实还有一条陆路联通的徽安古道,便是从徽州通往安庆。不过这路条全是山路,并不好走,再加上有时因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会阻断这条道路。
万历年间,曾有人出资修缮过这条古道,但时下又因山石崩塌而阻断不通了。
徽州虽然处于群山包裹之中,但也并不是完全不通陆路,还是有几条通往外地所开凿的山路。但因为多是山路,并不好走,所以大部分人出入徽州,还是靠走水路通行。
江河对方以智这个名字当然很熟,因为此人乃是后世很有名的“明末四公子”之一,也被称为是金陵四公子、复社四公子。
这四公子乃是方以智、陈贞慧、侯方域、冒辟疆,因为这四人颇为交好,再加上四人的父亲都是当时高官,且皆是在金陵成名,所以被合称做金陵四公子。
后来复社成立后,四人也全都加入了复社,便又有了复社四公子之称。至于明末四公子,那就完全是后世的称呼了。
四公子之中,其实以侯方域与冒辟疆的知名度在后世最高,不过这并不是因为两人的才名,而是完全得赖于他们两个分别与秦淮八艳里的李香君和董小宛之间的恋情。
因才子佳人的佳话,才更被广为人知。侯方域和李香君的故事,甚至在清朝还被人创作成了一出知名的戏曲《桃花扇》。
但在这四人之中,其实是以方以智成就最高,因为方以智后来曾高中崇祯十三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
崇祯帝上殿召对时,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历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并成为崇祯皇子定王和永王的授讲官。
而且方以智在后世的评价中,也被冠以了明朝科学家的身份,曾写过本《物理小识》,其授业恩师王宣还曾写过一本《物理学》。
不过这师徒二人口中的物理,并不是后世现代意义上的物理学。是指一切事物之理,不过《物理小识》仍然是一部古代难得的科学著作,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医药、农学、工艺、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
甚至在对事物的研究上,方以智还讲求“通几”与“质测”。
所谓通几,是对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探讨;而质测则是指考察事物变化的原因,并总结验证已知规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这已经相当于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实验。
在四公子中,也只有方以智高中进士做过官。明亡之后,也坚决抗清,后来失败,遂心灰意冷,避世出家为僧,专心学术创作。
其他三人在明亡之后,虽没参与举兵反抗,却也都坚决不仕清。侯方域曾被逼迫参加清朝的乡试,他当时为免父亲受牢狱之灾,被迫参加,但只考了半卷以应付,却没想到只考半卷也中了乡试的副榜。
侯方域对此后悔不已,立即回乡隐居不出,并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壮悔堂”,以示悔过。
江河没想到方以智居然也参加了这次汪园诗会,立即也不禁如侯方域般,生出壮悔之念。好在方以智因为他得了诗会的头名来专程递帖拜访,倒也是未曾错过,不然他可真的要好生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