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国称帝后,皇太极使用的年号是崇德。倒是跟崇祯一样,都是崇字辈的,很可能也有点儿别苗头的意思。
而在明以前,历代的皇帝却是经常喜欢换年号。有的才用一年,第二年就立即换了。频繁的换年号,会让人感觉更加混乱。
历史上换年号最多的皇帝,正是千古唯一女帝武则天,单是她称帝后,就换过十四个年号。再加上她之前以太后名义临朝称时使用的四个年号,加起来就是十九个。
她老公李治也不遑多让,自登基后,同样换过十四个年号。这两口子就霸占了第一第二名,再接下来换年号最多的皇帝,则是年号纪年法的首创者——汉武帝,共换过十一个年号。
此时的西方,自然是早已采用了公元纪年法,但公元纪年法是把耶稣出生的那年记为公元元年,在此之前的是公元前,以倒数纪年。在此之后,便是正数的公元后。
江河前世在了解了公元纪年法后,就不是特别喜欢这种纪年方式,但无奈他那个时代因为曾经历过清末屈辱的一百年,导致全面落后于西方,所以便也导致了许多方面全盘西化,学习西方,好多更是直接采用。
眼下的明末还未有这种屈辱落后经历,江河就觉着没必要采用西方那套公元纪年方式。
但他却又挺喜欢这种数字明确的纪年方式,感觉比年号纪年与甲子纪年清晰明了的多,所以他觉着也不妨在华夏历史上以某个特别事件为锚点,将这年纪为元年,然后再以此叠加延续下来。
这般想罢,江河指着报头位置开口道:“诸位,我想在这里另外添加一种纪年方式。”
“另外一种,却不知汉生兄是指哪种,莫非是西夷人的那种纪年?”方以智听罢,立即开口问道,他却是对西方文明也有所了解,颇感兴趣。
而且在原时空中,他未来也曾接触过西方来华的传教士。不过他只是感兴趣,并没像徐光启那样直接信教。
江河摇头一笑,道:“我不打算直接采用,不过却也想用他们这种方式。西历是以他们天主教圣子诞生的那年记为元年,我想把汉朝立国那年记为元年,就称为汉历纪年法,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方以智闻言,不由诧异道:“这未免太远了吧,汉生兄为何不直接以我大明开国之年为元年?”
方以智说罢,好几人都纷纷称是,开口赞同。
程家兄弟里的程存远则提出不同意见,道:“按汉生之说,西历纪年是以尔等那所谓圣子诞生之年为元年,那我等也可按此,以孔圣先师出生之年为元年,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他这提议一说罢,好几人也都纷纷赞同他的意见,觉着把孔圣人的出生年定为元年也很不错。
随后还有人提议,以本朝太祖皇帝的出生年为元年。
等所有人各抒己见提完意见后,江河抬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先暂停议论,含笑开口道:“我想以汉朝开国之年为元年,却是有几个原由,诸位不妨先听我说完。”
众人听罢,便再不开口,都让他先说。
江河抬手竖起一根手指,道:“其一,乃是自汉以后,我等皆可统称为汉族,以跟其他夷狄胡族区分,此为正统。”
“其二,始皇帝虽是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皇帝,更首称皇帝,但秦法严苛,又二世而亡,此不宜也。而汉继秦志,更远超前迈,亦长治久安达数百年。而儒学也是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开始,成为了一直延续至今的官学,此是道统。”
“其三,便是我薪华社所宣称的‘薪火相传,华夏永继’,这薪火是自何处相传而来,我认为便应是自汉时,此是传统。”
“这三统之由,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正统、道统、传统。”方以智听罢,不由双眼一亮地叹服道,“汉生兄这三统之由,果然甚妙啊,方某是被你说服了!”
方以智一开口,孙临立即随后表示赞同,随后许文哲也跟着表示赞同。
有这三人起了调,其他人也都随后纷纷赞同,主要也是江河提出的这“三统之由”,确实是极有道理,他们也是都不由被说服。
这是他们薪华社内部的事,吴三桂在旁边不好开口,不过他对江河所总结出的这“三统之由”,也是不由十分佩服。
果然是读书人,像这种话,他就说不出来。就算有时意思明白,也是难以归纳总结出来。
既然都同意了江河的提议,把汉朝开国之年纪为元年,众人接下来便开始计算,自汉朝开国至今,算下来到底是具体多少年。
最后还是江河先算出来,因为他清楚公元纪年的这一年是1625年,而汉朝立国是在公元前202年。只要把这两者相加,再算上今年,便很快能得出结果,今年是汉历182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