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135章 分派工作 锦衣卫叫门

第135章 分派工作 锦衣卫叫门(2 / 2)

太白楼建在徽州内城与北城门连通的北街上,此时由他们这间锦绣阁的包厢窗口望出去,也能遥遥望到内城北门的临溪门。而临溪门不远处,还有一道连通着城外练溪的水门。

就在这二更将近之际,江河偶尔转头往窗外望去时,忽然发现此时早已经灯火昏暗的临溪门城头上,竟然一反常态地灯火大亮,立即不由好奇地“咦”了一声。

他这一声惊咦,也不由把众人的目光都吸引过来,跟着往窗外望去,待发现窗外远处临溪门的异常时,众人也都不禁惊讶出声。

就在他们还正好奇谈论之时,忽然听到远处隐隐传来了厚重的“嘎嘎”声响,似乎是城门开启的声音。

在这大部分人即将准备入睡的寂静夜晚,声音也传播的特别远,而且城门开启的声音,通常也很大。

此时已经快到二更天,也就是要到亥时了,徽州城的四面城门早就已经关闭。

但在城门关闭的夜晚,却仍然能让人叫开门,这种情况,可谓实属异常。

众人的惊讶声不禁更大,吴三桂忍不住皱眉怀疑道:“莫非是附近生了战乱,此是来传递紧急军情的?”

“战乱?”众人闻言,都是不禁有些失声。

毕竟作为承平已久的江南地区,战争确实距离他们都有些过于遥远了。大部分人都不认为,战争会发生在他们自己身边。

“莫非是又生了倭乱?”孙临开口猜测道。

自明朝平定天下,开国以来,江南所遭受的最大战乱,以及距离最近的一次,也就是嘉靖年间的倭寇侵袭沿海了。

倭寇最严重的时候,确实也曾有小股倭寇流窜威胁到徽州地区。

“除了传递军情,是否还有其他情况能在入夜后叫开城门?”江河心里也大是惊讶与奇怪,按他前世所知的那点历史知识,这个时期的江南,应该并没发生过外敌入侵的战争,又或百姓暴动的起义。

江南是直到明亡之后,清军入关,才开始遭受到南下的清军威胁的。在此之前,理应都是安全的大后方才是。

难道是自己的穿越,无意影响到了某些历史事件的进程,变得跟原本历史不一样了?

但他现在所造成的影响,照理来说都还没出徽州,理论上应该也不至于造成这么大变化才是,总不成是还有另一个穿越者吧?

方以智听罢江河的问题后,忽然忧心一叹,道:“除了传递紧急军情外,要么是督抚级的大员路过,也有权入夜叫开城门,要么就是天子,但天子就更不可能忽然现身于此了……”

明朝后期的历代皇帝,除了正德皇帝喜欢出宫乱跑外,其他的皇帝基本都很少出京城,甚至连皇城都不出,不爱玩儿什么微服私访。万历更绝,几十年都不上朝,宫门都很少踏出一步。

不像后来清朝的皇帝,尤其是康熙、乾隆这祖孙俩,都爱下江南,而每次下江南,都靡费甚巨。可不是像电视里演的,只是轻车简从,微服出游。

而巡游江南的费用,几乎大多数都是靠压榨清朝的扬州盐商们,让徽商们出钱供他们游玩。乾隆时期的扬州盐商总商江春,为了招待乾隆屡次下江南的巨额费用,甚至最后都导致了破产。

乾隆可能也是因此过意不去,得知此事后,特意下旨从国库借了三十万两银子给江春,以资周转,助他东山再起。

方以智此时的话还有些意犹未尽之处,不过江河听到此处,已是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另一可能,脱口而出道:“除了天子,是否天子亲军也有这特权?”

方光琛忽然接过话道:“没错,厂卫都有这特权。更别说眼下魏阉当权,厂卫这些爪牙更加气势滔天,又有何人敢阻他们这特权?”

“所以眼下叫开城门的,也很有可能是东厂或锦衣卫?”江河又再接过话来,虽是提问,却觉着这个可能比徽州地区忽然有战事发生的可能性更大。

众人闻言,都不禁有些沉默,明朝两大特务组织的凶名,还是颇为让人忌惮的。

尤其眼下魏忠贤斗倒东林党后,独揽朝廷大权,更加气焰滔天,作为其最主要爪牙与武力的东厂与锦衣卫也就更加不可一世。

别看众人之前提到魏忠贤时,还个个大骂,但这时一怀疑到是有厂卫上门,便不禁有些个个心中凛然,不敢胡乱开口了。

哪怕这时距离甚远,但仿佛他们此时一开口,就有可能会被即将到来的厂卫听到,抓个正着。

锦衣卫的凶名与无孔不入,已可谓深入人心。

“嘚嘚嘚……”

长街上忽有马蹄声响起,不片刻,形成了纵马疾奔的“泼喇喇”急响。一队二十多骑打着火把,从临溪门的方向疾驰而至,很快便奔到了跟离不远的太白楼楼下。

在骑士们手中火把光芒的照耀下,楼上的江河等人看得分明,马上的骑士个个身着飞鱼服。

飞鱼服、绣春刀……

明朝从上到下,恐怕就没人不认得锦衣卫们的独特服饰与鲜明标志。毕竟从太祖皇帝开始,锦衣卫这一独特组织也一直伴随了大明两百多年。

谈起明朝,锦衣卫这个组织便无论如何绕不过去,明朝的许多历史事件,也跟锦衣卫密切相关。

有些锦衣卫参与并记录的案子,是大部分人知道并听说过的,但更多锦衣卫秘密侦捕缉拿的案子,就不知水面下还藏有多少了。

锦衣卫是天子亲军,有皇权特许,有独立的缉捕审问权,基本只听皇帝一个人的命令,朝廷众臣也无权过问与插手。

不过这也就是洪武、永乐年间的两朝如此,越到后期,锦衣卫也跟卫所制度一样败坏了,不但越来越臃肿庞大,里面更是鱼龙混杂,被掺了不少沙子。

尤其文臣能荫袭后代武职的例子一开,更是不知有多少文官的后代子孙被塞入了锦衣卫里任职。

而在内臣太监权势滔天时,锦衣卫也是屡次沦为太监手底下的鹰犬走狗,远无太祖朝时的威风。

但就算如此,锦衣卫作为特务组织与暴力机构,仍然是让人闻之生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