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161章 松江陈李 明朝第一词人

第161章 松江陈李 明朝第一词人(2 / 2)

看过第一版上开头的这两篇文章后,剩下的第一版内容,便基本是抄录了一些朝廷邸报上的内容,并且还易成了白话文,更加通俗易懂。再加上标点符号的作用,便几乎让所有识字者都能读懂。

此时他们已经明白,为何连码头上的那些寻常力夫、贩夫走卒等也能拿着这份《薪华月报》看的津津有味了。

除了是因徽州文教之盛,大部分人基本都识字外,也是因为这份报纸上的内容实在是通俗易懂,对许多只是接受过蒙学识字的普通百姓十分友好。

两人平日也是看朝廷邸报,颇为关注时事的。所以多看。

正当打算要翻面看下一版的内容时,左边那身量略高的少年却是忽然注意到了“薪华月报”四个大字旁边还有一行“汉历一八二八年”的小字,采用了十分独特的纪年法。

他开口念出后,两人对视一眼,默默记算,右边那略显削瘦的少年开口道:“如果这一八二八年是指一千八百二十八年的话,那这个汉历纪年的起始年,应该是汉朝开国那一年。”

“没错。”身量略高的少年立即点头道,“正是大汉开国那一年,这薪华社居然以这一年为起始年来作这汉历纪年法,倒也当真有趣,果然不愧他们这社名由来的‘薪火相传,华夏永继’八字。”

关于“薪火相传,华夏永继”八字,许文哲在介绍他们薪华社的那篇文章里,却是也有写到,故而他们看过后便已知道。

说罢后,这身量略高的少年又立即接话道:“舒章,我们这次本是起意结伴来游黄山,还真来对了。这徽州的薪华十子,我们定要结识一番。”

叫舒章的少年含笑点头道:“自当结识,他们能创下这《薪华月报》,以及还能开创标点之法,便绝非凡俗。”

“我们这次既是来游黄山,也同样是来徽州游学,自当结识些同道中人。”

“二位若想结识薪华十子,那便不妨同我等一游,我们正要去参加今日在城外鲍园举办的薪华诗会。”

两人激动之下,说话的声音大了些,正被旁边路过的几人听到,其中也有一名看上去十七、八岁的俊朗少年听到他们的话后,忽然驻足停下,邀请两人道。

两人转头望去,但见这一伙共有四人,不过其中为首的除了刚才开口邀请他们的少年外,便是一名年纪略之,望之有二十一二的年轻人。剩余的两个,明显一看就是他们的随从。

“这位兄台请了,不敢请问尊姓大名?”此时这两名少年闻言后,立即向对方行了一礼,由叫舒章的少年开口行礼问道。

“不敢当,在下谢五维。”名叫谢五维的少年回了一礼,先开口自我介绍后,然后指向身旁那年长几岁的年轻人,道:“这位是我表兄,胡士荣。我二人都是自绩溪而来,正要前往鲍园,参加今日的薪华诗会。”

“听二位口音,以及方才所谈,应不是我徽州人氏,难怪尚不知今日是薪华社创立之后举办的第一场诗会。”

“我二人乃是自松江而来,确非徽州人氏。”此时那个身量略高的少年开口道,“在下陈子龙,此乃我同乡好友李雯,我二人皆是松江府华亭人,今日是初至贵宝地。”

如果是江河在这里,听到陈子龙之名,定然免不了要大吃一惊。

没想这位未来的几社创始人之一,以及几社六子之首,云间三子之首,更是明末云间诗派的开创者,初誉为明朝第一词人,以及最后一位大诗人的陈子龙,居然也来了徽州。

有陈子龙的大名在此,其余三人,甚至都可以稍为忽略了。

不过眼下的陈子龙,自是还没有日后那么大名声。他眼下也就是在本地的华亭县,乃至松江府开始有些名声,还未曾传播出去。

因此这时谢五维与胡士荣听闻陈子龙的大名后,都并无震惊之感,只是含笑重新见礼,由谢五维开口道:“原来是自松江府而来的陈兄与李兄,难怪尚不知这徽州最近的这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