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184章 视察船厂

第184章 视察船厂(2 / 2)

回顾中国匠户的历史,可谓是一把辛酸泪,令人感慨万千呀。

匠籍从唐朝就有了。

不过真正意义的匠户制度,却是蒙古人统治的元朝才真正确立的匠户制。

憨憨的草原汉子骑着蒙古马,从北杀到东,从东杀到南,又从南杀到西,所向无敌。

他们在战争中俘虏收集了大量的工匠后,将他们集合起来,单独设立一个“匠籍”,官府登记在册,帮蒙古贵族免费生产军械、构造工事和房屋。

这些被列入匠籍的家庭,只能世代从事自己的专业。

后来朱元璋发现这一制度非常好用,便沿袭了下来,设置了军户、匠户,成为影响中国历史数百年的独特制度。

军户、匠户制度,子子孙孙只能被朝廷一直压榨,免费服兵役、免费服匠役生产东西。

一旦你是匠户、军户这个职业,非常不好意思,你这一辈子都得干下去,终身不能换职业。

非但你不能换职业,你的子孙也不能换职业,世世代代都必须承袭,继续接着干。

也就是说“一日为匠户、军户,终身为匠户,世世代代都为匠户、军户”。

匠户、军户们长期被压榨,又没有人身自由,使得匠户军户们地位低下,几乎没什么上升通道。

匠户在作坊中要受到官吏的层层盘剥,各监局的太监也是利用匠役干活。

卫所有军户逃跑,工匠中也常有怠工或逃亡的情况,据统计,天顺十年(1460),工匠逃亡多达三万八千余人。

大明朝廷一方面招抚,一方面将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知情不举者亦充军。

太他娘的惨了。

后来这种变得效率低下的匠籍制度,经过数次改革,变成轮班制,但是官员从没正视过这些低贱匠户,反而变本加厉剥削。

成化二十一年(1485),朝廷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纳银后,可免赴京匠役。

也就是说,匠户可以通过交钱,不用服匠役,交的这个钱叫做“班匠银”。

嘉靖四十一年,朝廷进一步改革匠役制度,每名轮班匠每年纳“班匠银”四钱五分。

现在朱由崧很郁闷,对何腾蛟这个工部尚书,不知道说什么了。

何腾蛟这个人,在正史上就是看不起底层出身的农民军,心胸不够豁达,和低层出身的农民军有着难以隔阂的阶级矛盾,迫于形势又不得不招降农民军,却又一直提防着农民军,小心思小动作不断,最后抗清事业搞崩了,何腾蛟要有很大的责任。

这是存在上下阶级固化思想问题,换其他人会更好吗?

还真不一定。

何腾蛟好歹还是忠于大明,拥护他朱由崧当皇帝的。

恢复匠户制是不可能的,既然他们这些官员们搞不好,朱由崧决定亲自去搞了。

像军工作坊的那些工匠都没跑,听说废除匠籍后,还在两班倒日夜开工,这是非常劳累的。

工匠们的需求并不高,只要朝廷公平公正的给予一份合理工钱,能养活一家老小而已。

龙江造船厂离应天府不算太远,那里具体什么情况并不知道,朱由崧决定亲自去看看,再做决定就是。

“何卿,这样吧,明日你随朕一起去龙江造船厂视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