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 抗日之无敌系统 > 第667章: 日落

第667章: 日落(2 / 2)

一个国家出现了这种情况,那自然就要推溯到企业的效率之上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国企。

国营企业在他的理论中就是软约束的一种,按照西方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没办法满足市场消费,那就得退出市场,也就是破产,日不落帝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个例子。

但是国营企业怎么可能会轻易破产呢?大家都知道国营企业的背后是国家,真有了亏空政府也会立刻对他们进行贷款补贴。

这种情况放在民营企业就不会出现,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民营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没办法达到像国营企业那般亲密,换而言之,民营企业没有市场就只能被淘汰,而国营企业则不然,他们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半死不活的生存。

久而久之自然会让国企对国家形成一种依赖,反正他们不会破产,慢慢的生产力以及活力也就降低了下来。

作为华夏经济部长的赵天龙对这种理论就是追捧,近代华夏政府的干部组成,有一大部分都是留洋归来的,所以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

但是苏阳却认为这种理论只能对一半,苏阳认为如果国有企业都是凭借政府补贴来生存的话,那么华夏政府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财政数额来支撑国营企业的生存。

国家一旦没钱了,那就会出现很大额的财政赤字,一旦这种情况出现,那么相应的国家就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可华夏并没有这种情况,反观世界上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国家是谁?好巧不巧正式法兰西!

而且华夏的通货膨胀不仅不严重,而且市场还非常的有活力,人民的消费水平一天一天的在提高。

不得不说,苏阳在经济方面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战争的因素,赢得战争之后,华夏也赢得了许多的便利,而在战争中落败的鹰利坚,他们的三大武器制造商差点都濒临破产。

罗思福也对这些国企进行了政府补贴,他对国营企业的破产是限定了一定的指标的,限定指标也就是为了减少失业人口。

继承了苏阳思想的马超对这一点也是非常清楚,所以他在处理鹰利坚事务的时候,从来都是不急不躁,只要鹰利坚政府的经济搞不上来,那么他们就不可能在军事上超过华夏。

“让在澳大利亚的官兵尽管放开了打,鹰利坚政府如果真的要插手,那我们也有其他的方案来对付鹰利坚。”马超说道。

海伟见说服不了马超,也就不再执着了,他相信作为华夏新一任掌舵人的马超,他所处的位置,是能看到一些他所看不到的地方的,作为他的部下,他确实没必要强求自己的领导跟着他的想法走。

对于海伟来说,他只是要提一些不同的方案给马超,至于马超最终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处理,那也是他改变不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