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路县,国安,实则是刘和扬威立名的第一处,以免赋税这条策令,可使郡县守官对刘和的态度一举转变。
无它。
利益而已。
减赋税只是针对百姓,官面的商税,马税,盐路,还有林林总总,这些却是不会同免,若真是有三年的时间,以往亏空之处,可以慢慢填补,疏漏的地方,也可以渐力渐行。
最主要的是,百姓听到这样的政令,没有赋税,种的粮食,收获全归自己所有,只这一项,就有莫大的吸引力,想来就算是乱兵临近,百姓也绝舍不得离去。
若是运作的好,这些都是真真切切,利国利民的政绩。
为官么,所求不正是百姓爱戴,上司赏识,朝廷嘉奖?
公孙瓒在幽州纵横多年,积威极大,所以卜虎打着公孙瓒的旗号,以几百士卒,就占了三城。
城中的守官,怕的不是卜虎,而是公孙瓒其人。
眼下,一切都好了。
减免赋税是刘和提出来的,刘和的身份,不仅代表了刘虞,还代表着天子,断然不会出尔反尔,众所周知刘和与公孙瓒有杀父之仇,两人不可能和解,若是有的选择,多数人会选宽仁的刘和一方。
虽然前有刘虞十万人被一千人打败的卓越战绩,让公孙瓒的凶名更上一层,这其中的关节旁人不去关注,只是听到结果,都觉得刘虞,简直连纸上谈兵的赵括都不如。
所以,方城一战,对刘策重要,对戏忠重要,对刘和,更为重要。
好在,这一阵打的极为漂亮。
方城,路县,国安三城,数万张口舌,亲眼见证了刘和麾下的精兵锋锐,对刘和的信心也就不会那么勉强。
一方是顶着百姓的骂名,继续满不情愿的受公孙瓒的掳掠,另一方是被百姓称赞,为自身的政绩谋划,也稍微的向天家一方靠拢。
这样的抉择,不言而喻。
至于,没有钱银,没有粮食,刘和怎么去跟公孙瓒交战,那就不是城郡需要考虑的事情了,最不济,大将军袁绍袁本初,不是将公孙瓒打的节节败退嘛,袁绍一直打着为刘虞复仇的口号,肯定会帮助刘和兴兵。
不管战事如何,分出结果的时候,说不得到了什么时候。
刘策想起临战前,戏忠握着自己的双手,极为郑重的请刘策尽力而行,那时候,或许戏忠就有了这个方法了吧。
能够看得如此之远,也只有戏忠这种程度的谋士,才能做到。
对此,刘策只会觉得佩服。
刘策只顾着感叹刘和的仁悯与戏忠的谋断,没有注意到身旁一直不言语的太史慈,正在灼灼的盯着刘和,目光中充满了动容和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