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买宋 > 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家

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家(2 / 2)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按照地域划分,一般认为元代的戏剧活动,有两个戏剧圈。

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流行杂剧。在大都,“南北二城,行院、社直、杂戏毕集”刘祁析津志,涌现了大批杂剧艺人。

许多杰出的剧作家像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纪君祥、张国宾、杨显之等,或是大都人,或在这里活动。

北方戏剧圈的作品,更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和北方情况不同,这里城乡舞台,既流行南戏,也演出从北方传来的杂剧,呈现出两个剧种相互辉映的局面。

在南方戏剧圈中除了演出从北方传入的杂剧剧目外,较多剧作注重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伦理等社会问题。

像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乔吉的两世姻缘、金钱记,南戏琵琶记和荆钗记、拜月记等堪称代表。

另外,南下的剧作家,往往经历过种种坎坷,看透人情世态;而长期居住在南方的作家,也对富贵功名的黯淡前景有清醒的认识。

南方繁华的生活和秀丽的景色,触发他们热衷泉林诗酒的兴致。于是许多人带着充沛的感情,描写书生怀才不遇倨傲疏狂的景

况,实际上是藉剧本的人物遭遇抒发自己的胸中块垒。

像王粲登楼、扬州梦等剧作,便明显地表现了这一创作倾向。显然,南方戏剧圈的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当然,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道到关汉卿及其创作。

关汉卿大家都知道,字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其户籍属太医院户,但尚未发现他本人业医的记载。

金亡时,尚为少年;入元之际1271大概已年近半百。至元、大德年间,他活跃于杂剧创作圈中,和许多作者演员交往。

因此关汉卿在杂剧创作圈内颇得人缘,如与杨显之为“莫逆之交”,与梁进之为“世交”,与费君祥亦有交往。

另与散曲名家王和卿、名优珠帘秀曾相互切磋艺。有时还“面傅粉墨”,参加演出,成为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

天一阁本录鬼簿于关氏略传后有贾仲明补挽词,其中有“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语。他曾南游杭州,撰有杭州景套曲。

其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可见在元灭南宋、南北统一之后,他还健在。

他还创作了〔大德歌十首,其中有“吹一个,弹一个,唱新行〔大德歌”等语,〔大德歌是当时刚流行的小令,可知他的创作活动,一直延续到大德初年。

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交织的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

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所以,在他的剧作中,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顺手拈来,运用自如。

不过,他又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科举废止、士子地位的下降,使他和这一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

和一些消沉颓唐的儒生相比,关汉卿在困境中较能够调适自己的心态。

他生性开朗通达,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偶娼优而不辞”。

他的散曲〔南吕一枝花套数,自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宣称“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这既是对封建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是狂傲倔强、幽默多智性格的自白。

由于关汉卿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幷陈的民间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在在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

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多达67种,今存18种,即: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望江亭、蝴蝶梦、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单鞭夺槊、单刀会、绯衣梦、五侯宴、哭存孝、裴度还带、陈母教子、西蜀梦、拜月亭、诈妮子。

其中若干种,是否为关汉卿原作,学术界尚有争议。

根据关汉卿创作内容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公案剧。

以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为代表。揭露社会的不公正,表现善与恶的斗争。

而婚姻爱情剧的话,代表作有救风尘、望江亭侧重表现弱者对恶势力的反抗。拜月亭、调风月主要思想是肯定女性对于婚姻的自主选择。

历史剧代表作则有单刀会、西蜀梦形象地反映了民间的英雄崇拜心理和价值观。

第二节窦娥冤与关汉卿的悲剧创作从创作背景看,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吏治腐败、社会混乱,极度恶化的生存空间从选材看,作品具有鲜明的倾向。紧扣“冤”字,由歌颂到批判从组织材料看,有意指向社会原因。非个人责任、非误会因素,社会悲剧

从构建情节看,有意突出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第三节救风尘与关汉卿的喜剧弱者的反抗:女性主角或是风尘女子,或是平民百姓,处在受侮辱、被逼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