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也是大明边防戍卫强大之所在,尤其是已故中山王徐达大元帅奉皇命所铸古北口关城,更是能屯兵数万之众,是北地长城边防的一处重要所在。
现在朱棣率领自己会下的三山护卫军,已经赶到了长城之下不远的地方。
这也是张枫为何将他唤醒的原因,毕竟前面就是出关城口了,朱棣虽然是燕王,但一应的文书还是要递交准备的。
并且张枫远远地就看到古北口城下有一批人在等着,明显就是等待朱棣前来的守将,那还不得赶紧将他唤醒以防失礼。
实际上不用张枫呼喊朱棣也差不多要回过神来了。
虽然他心里想的是王府长史司以后的空缺问题,但不代表朱棣看不见远处的人,明显就是要到古北口的时候,他当以此次出关巡边为主,长史司什么的还是回来以后再说吧。
至于这一次为什么突然调遣朱棣去北地巡视边防,而起还要上至宁城附近。
原因就在于如今受封宁王的皇十七子朱权前段时间上表朝廷,说宁城左近边关地区有敌军隐现,疑似蒙古骑兵。
朱元璋考虑到如今大明刚刚失去了几位国公,在最高端的明面战力上缺少了一大批。
这难免要给外敌,尤其是蒙古人一个信号,也就是大明国立正处于一个虚弱的阶段,要趁机攻打正好是此时。
所以朱元璋为了震慑他们,尤其是最近动作频频和瓦剌部拼的你来我往不处下风的鞑靼部阿鲁台,要让那个老家伙看清楚大明仍然是他不可招惹的对象。
而此时调遣其他将帅前去都不太合适,因为毕竟刚刚他屠杀了大明一批将官,如果此时有人趁机投敌做出有辱大明国威的事情来,那简直不要太糟糕。
交给朱棣就是正正好好,还不用担心会出现什么乱子,毕竟这几年来自己四子的统兵能力表现的日益增进,对战外敌之时屡屡取胜,已经是一员大将了。
由他去处理北地边防的问题,人选正是最合适的,而且还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调遣士卒,只用燕王府的三山护卫就可以了。
如此一举多得,除非朱元璋他自己是傻掉了,才不会交给朱棣去办呢。
不过老朱也是考虑到对于自己这个爱子的关照问题,毕竟他算是半主动的放弃了争储的念头,朱元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明白的,所以难免要多多关注一些。
调遣朱棣前往也算是朱元璋这个做父皇的对儿子的一点小小补偿了吧。
至于此次上表的老十七朱权,朱元璋本身对他也是比较满意的,因为这个儿子虽然不是战事骁勇但却是众多皇子当中最令朱元璋放心的一个,不然也不会给他一个宁王的封号,去关外宁城之地驻守着。
不过这一次看来,光是让他驻守配以本部藩王护卫还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现在宁王府护卫不过寥寥三万余人,还未曾扩大到满编。
不然朱元璋也不会调遣朱棣北上了,直接由朱权自己负责就好了的。
所以这一次的事情让朱元璋心里也有了别的想法,那就是尽快加大宁城的戍卫力量,要保证努尔干都司乃至北边之地的安稳。
哪怕不增加藩王直属也应当有一股分量足够的部曲镇守在那里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