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机(2 / 2)

半个月后,原雎带着剩余九十名战士,并两百匹运粮驼队,转道东向,回姑臧。

这批粮食能让姑臧安稳度过这个冬季,但是回程并不容易,这一路上都有探子跟踪,原雎猜想:跟踪他们的要不就是匪帮,要不就是附近某个贵族的私兵。

他并不惧,这支队伍去程时就经历了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现在虽然人数减少一半,但是战力并不会因此减弱,反而在一场场的战斗中磨练出了更加强悍的战力,战士们的配合也愈加默契,以一当十不为过。他放下望远镜,回头吩咐道:“前面有个山谷,是理想的伏击点,打起精神,诸位要准备战斗了。”

而此时,交接到乌孙马的的队伍已经启程离开敦煌,他们这队人顺着来时的路也在回返的路上,乌孙马是上好的香饽饽,谁看见都会流口水,都想抢一口,副营长原生出自原雎的家将,他跟着原雎流放边境,再之后,他们一起叛逃远走西北,这一路行来,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人,此时他站在山坡上,撑起单筒望远镜看向前方的密林,他们必须要穿过这片密林。

然而,那片密林却并非坦途,林中也必然有埋伏,不管是乌孙人还是别的宵小,他早已做好了应对之策,跟旁边的信号兵比了一个手势,那年轻娃子兵脸蛋红扑扑地,会意点头,撮唇,“嘀嘀呖呖”数声婉转悠长的鸟叫声响起。

少卿,密林两侧传回三声鸟鸣,这是告诉他们包围圈已经到位。原生抿紧嘴角,向身后挥手,比了一个手势,一队精悍的战士裹紧面巾,弯腰匍匐前行,悄无声息散入密林。

半个时辰后,密林里弥漫起白色烟气,当埋伏在密林的敌人抵不住烟气里的药粉,忍不住咳嗽出声时,这场反包围的围歼战也就开始了,最终注定只有一种结局——占先机者赢。

“粮食即有货币交易功能,历来亦是国家存亡的重要储备资源,若是运用得当,可兴一国,亦可亡一国。”马车里,正在进行一场简短的临时会议,参加这场会议的有三僮阿回、阿来和阿安,木坊的十白,还有工坊的林大,上个月林大正式从木坊调出,任新成立的工坊执事,工坊介于木匠坊和铁坊之间,主要研究金属的配比和新式工具的研发。

今日他们要去地头,检验一批新研制出来的农具,继手摇去壳机之后,工坊和木坊、铁坊,三坊合力研制出了割麦机,正值秋收,地里的庄稼虽然长势不好,但是该收还是要收的,长势再不好,每亩地总还能收两百斤左右,他们今日要去看的就是割麦机在现场收割作业是否理想,苏青戈利用路上这点时间跟他们讲讲时下的政事。

“就如齐国,最早不过是一个方圆百里的临海小国,管仲当年用三策兴齐,便是将粮食作为战略地位定策的,第一策,用服帛降梁鲁,第二策,用买鹿制楚,第三策,买狐皮降代国,三策皆是用高利许诺,农人在高利的诱惑下荒废良田种植,举国上下织帛、猎鹿、猎狐,当齐国一旦关闭国界,再终止与这几个国家的粮食贸易,本国因前两年不事种植,粮库紧张,齐国以易粮割地作为交换条件,梁、鲁、楚、代四国最终投降于早有准备的‘藏谷十之六七’的齐国,齐国一兵未动而征服了邻国,这就是粮食战争的威力,诸位当以此警之。”

几人神色凝重,他们原先也明白粮食的重要性,没有粮就要挨饿死人,姑臧现如今发展起来就是因为他们能搞回大量粮食,即便如今姑臧旱情并未减缓,只要能从外面调回粮食,姑臧还是能安稳度过这个旱灾的。但是经此分析,心下骇然——原来可以如此长于计策以降一国,粮食是国之发展的根本之道。

“所以,我们自有土地的粮食种植永远都不能停止,发展本地粮食种植,改良种植方法,增强农用设施,提高亩产。从外面调粮也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国家,那样只会让我们身处被动,万一人家不愿易粮,或是抬高粮价,遭受损失的便是我们。”

说话的工夫,马车已经到了沙果岭山脚下的农田,几人下车后,看到麦伯正带着几个农人在鼓捣割麦机,看到苏青戈几个来了,便放下手里的活过来说话,着实夸了一番新制出的机器,苏青戈几个跟着去看机器割麦。

割麦机操作简单,一个人就能作业,割麦机后面只需跟着人将割倒的麦子收捆装车。

这台机器的设计原理,是借鉴了后世的手推式打草机的运转,再利用变速自行车的轮轴原理,制成手摇式转速机,其整体运作是这样的:手摇柄转动→两个连接的变速轮轴→带动割草的锯齿盘转动,锯齿盘与地面水平方向运转→然后麦草就可以齐齐割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