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大明徽商,纵横四海 > 第73章 肥皂作坊的选址

第73章 肥皂作坊的选址(2 / 2)

至于制作肥皂的作坊,他则并不打算跟店铺放在一处,也不打算放在城内,而是另有考虑。

在外城寻了家食肆,吃过午饭后,江河便带着书砚穿过外城,然后由内城出西面的潮水门,出城而去。

他打算前往位于城西郊外,江大中所在的那座田庄。也是江家所有田庄里,距离徽州城最近的一座田庄。

这座田庄,也是位于城外绕城而过的练溪江畔。但距离汪家的那座汪园,则还距离颇远。

因为汪园是位于南郊城外的练溪畔,需从外城南面的紫阳门出去,才距离更近。

而江河目前所就读的紫阳书院,正是位于紫阳门外,也是座落于城外。不过距离城门却很近,甚至不足一里远。紫阳书院其实也是建在练溪畔,但却是位于徽州城的江岸这边。

而汪园则是建在对岸的练溪另一侧,与紫阳书院隔江相望,都是风景俱佳之所。

此时的汪园诗会,也是到了诗会的高潮部分——作诗环节。

不过作诗并非是强制性的,不是所有来会的客人都必须作首诗交上去,完全是自由参与,可作可不作。若一时没有诗才,作不出来,也不用勉强。

并不是像江河之前所想的那样,去参加诗会就必须作诗。但以江河的秀才身份,去参加诗会若不作首诗出来,也是有些说不过去。

尤其是其他秀才都作了的话,偏他没有,也免不了会被嘲讽笑话几句。不过这就完全看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你不当回事,其实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

毕竟都是读书人,还是讲斯文的。

大部分读书人参加这种诗会、雅会、文会,基本都是为了扬名而去的。碰着这种机会,尤其是年轻人们,都想要表现自己,哪有会不作的,反而生怕落下自己的大作。

不过像这样的诗会,许多人也会提前有准备,事先作好,到时再拿出来,甚至有才学不佳的,还会雇佣擅长作诗的枪手作好,自己再提前背熟记下。

真的现场作诗,临场发挥,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个急才。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曹植一样,七步成诗,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李白那样的天赋。

其实大部分人作诗,都是像贾岛那样,需要反复推敲修改,最后才会定稿。

据说白居易作诗时,追求通俗易懂。尤其晚年作诗,每作一首,都要先读给家中一个不识字的老妪听,老妪听了能理解诗意,这才会认为可行。若老妪听不懂,理解不了的话,他则会重新修改,直改到老妪能听懂为止。

作诗并不止是文采的积累与堆砌,有时还需要情感的舒发,偶尔看到某景某物,意境到了,便能脱口而出。埋头苦作,专门去写,有时反而作不出来。

所以大多数诗会,其实并不硬性规定所有参会者都必须作诗。像这样的诗会、文会,更主要的作用,其实还是一个读书人的大型联谊会,同时也是人情交际会,可以联络联络感情,交好些关系。

比如汪汝谦这次举办的汪园诗会,就请来了不少徽州地面上的名流与头面人物,连徽州府学的教授与歙县县学的教谕都请了过来。

这两位学台官,包括汪汝谦自己,还有包括紫阳书院在内的几座徽州知名书院山长,也共同组成了诗会上的评审团。

等所有人作完诗,收集起来后,要交给评审们一一过目品评,定出这次诗会中的佳作与高下。

汪汝谦财大气粗,还定下了彩头。今日诗会的头名,有一百两银子的赏金。次名有八十两,三名则有五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