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正因为他们是徽州人,距离宣城不远,甚至好几人在宣城还有亲友,故而也大都了解当年事情的真相。
知道当年的徐贞女之事,是有人蓄意攀污汤宾尹,这件事压根就跟汤宾尹本人没什么关系,而是他一位族叔与那徐贞女有瓜葛。甚至责任都不在汤宾尹族叔汤泰的身上,反而是那徐家因贪财,搞出了一女二嫁之事。
但最后因为徐贞女不慎落水身亡,便成了被同情的弱势一方,再加上之后又有有心人从中蓄意挑拨,激起了宣城当地的民愤,便让汤家成了理亏的一方。甚至到最后,更是有人把这件事攀污到了汤宾尹身上,还喊出了要让其偿命。
党争之烈,也当真是有些难以想象。为了党争,竟还有人能做出这种事来。
那徐贞女本是一女二嫁,最后不慎失足落水而死,最后竟被有心人特意捧成了贞洁烈女,还为其立祠。
好在当年熊廷弼整顿宣城生员士风,杖责惩处芮永缙等人时,也曾审明了当年的徐贞女之事,由其主持,将徐贞女之祠给毁去。
也正因为熊廷弼一通杖责之下,不止让芮永缙后来一命呜呼,伤残致死,还特意审明了当年的徐贞女之事,并将徐氏烈女祠捣毁,所以应天巡按御史荆养荞才上疏弹刻熊廷弼,说其“杀人媚人”。
熊廷弼与汤宾尹确实是好友,所以既然抓到了机会,自然想要替好友主持回公道,审明白当年的徐贞女之事。在这件事上,他确实是有些私心的。
但那也是芮永缙等人本就有错在先,他处置芮永缙等人,也绝对是从公而处。
而且这件事也是已有定论,最后朝廷派人审理后,认定熊廷案在这件事上并无过错。只不过他虽无过错,事后却也是另调他用,不再担任南直隶提学御史一职了。
熊廷弼在担任南直隶提学御史一职时,曾雷厉风行地整治江南各地学风,其实是触动了代表许多江南士绅的东林党人利益。
而当时东林党势大,连宣昆党的首领汤宾尹都已被斗倒罢官,东林党又岂能容熊廷弼在他们江南的地盘上指手划脚,所以熊廷弼被去职,也是早晚的事。
眼下的徽州虽也是地处江南,同属于南直隶治下,但因为群山环绕的地形阻隔,却是让徽州的文人圈子同江南连接的不是那么紧密,算是相对来说有些独立。
甚至就算宣城已位于群山之外,但因与徽州相邻,却也是靠山,也算有些相对独立。所以汤宾尹科举高中为官后,才能因此而拉起他的宣党来,与东林党打对台。
尽管宣党之名,更多是因他本人是宣城人才因此得名,宣党中的官员也并非尽是宣城籍,但其中却也有不少是宣城籍的官员。再加上汤宾尹爱提携后进,自然也是以提携同乡居多。这些人科考得中做官后,自然便先天属于宣党一派,被打上了他的烙印。
徽州的文人圈子相对有些独立,再加上大部分又以经商为主,也不太掺合朝廷党争之事,所以反而能客观地看待问题。
曲应中等人都是经历过当年之事的,虽然他们之中大部分人未曾出仕为官,却也都是人老成精的老油条。
党争之事,他们因为置身事外,又相对独立,其实反而能旁观者清地看明白许多事。而且徽州的文人圈虽然相对独立,即也是跟江南保持着不少联系的,故而也都很清楚,当年就是东林党人有意在整汤宾尹与能廷弼。
甚至他们几人中,当年便有人私下听说过,有东林党人曾传出话来,定要让熊廷弼的南直隶提学御史做不下去。
却不承想,当年熊廷弼还是东林党的“眼中钉,肉中刺”,势必要把他搞下去。一转头到天启年间的“封疆案”,东林党又成了保熊廷弼的一派,因此而跟阉党争论不休,闹的沸沸扬扬。
不过政治场上,就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其实一切都是唯利益论。
而且东林党现在“保熊”,也未必就是为了保熊廷弼这个人,而是“保熊”更加占据了道义。所以东林党以熊廷弼案与阉党争斗,其实关键点已经不在熊廷弼本身,而是在这件事上,谁能占据上风,谁能压过谁。
再且东林党中,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各有山头的。当年倒熊的那批,与现在保熊的这批,也未必就是同一批。其间间隔了十几年,中间东林党内掌权的,恐怕也是已换了批。
而杨涟、左光斗等人的口碑甚好,也有公心。所以在熊廷弼这件事上,他们也未必不是在真心保熊廷弼,以期保下熊廷弼,能让其重新出马,稳住辽东局势。
毕竟东林党中,也是有几个有远见的,并不会只盯着党争的一亩三分地,也是知道为家国天下而考虑的。
比如大学士孙传庭,虽然也是东林党人,但同样是心怀天下之辈。
曲应中、曾友陶等人虽然未入朝堂,甚至都未曾入仕,但对于眼下朝中的党争之事,却也是各有几分见解的。
他们这些人平日聚在一起,也是多爱谈论时事的。而且身为读书人,自然也理应关心家国天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
东林党到现在虽然有些良莠不齐,更基本上以党争为先,不干实事。但东林书院外所挂的这副当年顾宪成所作的楹联,还是很有道理的,读书人对于家国、国事、天下事,确实应该事事关心。
而江河这薪华社眼下所创办的这份《薪华月报》,也无疑是做出了一种家事、国事、天下事,都事事关心的体现。
里面既有摘抄的一些朝廷邸报内容,也有徽州本地的一些事迹,还有些选刊的优秀诗词等。
基本上家事、国事、天下事,便都有言及。所以假以时日,这份报纸必然能刊行天下。
而且以现在《薪华月报》在徽州城中的热度,购者如云,他们也都能够做出这种预见。